Browser 與 Server 持續同步的作法介紹 (Polling, Comet, Long Polling, WebSocket)

Browser 與 Server 持續同步的作法介紹 (Polling, Comet, Long Polling, WebSocket)

對 Comet 的懵懂

記得兩年多前,第一次看到 Gmail 中的 GTalk 覺得很好奇:「咦?線上聊天且是 Google 的熱門系統,只用傳統的 AJAX 應該會操爆伺服器吧?」很幸運的,當時前公司內部的 Tech Talk 就有位同事分享這個叫 Comet 的技術、是種「為了讓瀏覽器與伺服器頻繁溝通所使用的技術、主要的瓶頸在於 WWW 伺服器上。」但因為工作沒有用到這類的需求、加上找不太到好的入門文章、實作的人不多,因此我對 Comet 的認識一直停留在懵懂的階段。

這一年多,會自動更新的網站越來越多,例如 Twitter、Plurk、Facebook 都會隨時有新資料出現在頁面上。也越來越常聽到 nodeJS 這個框架、似乎成為了此類需求的最佳的解決方案。心中的疑問是:「nodeJS 是專門為了實作 Comet 的 Web 伺服器嗎?」(當然不只是這樣 =b)
一頭霧水的實作階段

最近 miiiCasa 需實作一個即時通知的功能:「當有人做了跟我有關聯的動作時(例如:設為聯絡人、上傳照片到我可以存取的設備),立刻會有一則訊息在左下角。」同事分別將 nodeJS 架設起來並做了分享,似乎萬事皆備只欠 Coding。不過真的開始 Coding、尋找文件時就開始混亂了。因先前錯誤的認知,將許多名詞都混在一起: Polling、AJAX Comet、Comet with Iframe、Non-blocking IO、Web Socket、Long Polling、Socket.io 等。而且還發現 nodeJS 的定位跟我想像的差異很大,本來只知道它是一套事件驅動的伺服器端語言、後來才了解它的強大、甚至可寫出不同類型的伺服器(A HTTP Proxy Server in 20 Lines of node.js Code),它的定位對我來說,根本就是另一套不同概念的 Apache + PHP,即時通知只是其中的一種受歡迎的實作罷了。

先把 nodeJS 放一旁吧(畢竟我對它的了解還在幼稚園階段)。這篇文章主要要介紹的是上面提到的混亂名詞,希望用最簡單的實作讓大家了解每個技術的定義、避免混淆在溝通時造成誤解。
1. 老掉牙的輪詢 – Polling

發表迴響

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。 必要欄位標記為 *

What is 10 + 14 ?
Please leave these two fields as-is:
IMPORTANT! To be able to proceed, you need to solve the following simple math (so we know that you are a human) :-)